第116章番外籌建戲班子的始末(1)
關燈
小
中
大
第116章 番外 籌建戲班子的始末 (1)
天黑了,我們開始聽故事吧。
(一)
隨著戰後國內時局的進一步演化和明朗,又有一批中國人從舊金山踏上美洲土地,他們有些是隨著戰線逐漸南移而撤出中國的舊日“達官顯赫”,更多的則是從廣東福建一帶偷渡的勞工,莫青荷從報紙上看到好些黃皮膚的孩子在唐人街流竄,一個個瘦骨嶙峋,睜著漆黑的眼睛。
莫青荷當初走得不情不願,自從踏上這片土地,對故國日覆一日的思念和成日無所事事的煩躁讓他憋得發慌,他對戰後大洋彼岸新發展起來的交際場無甚興趣,對先生太太們的牌局也並不熱衷,甚至連曾經最讓他頭痛的沈家三少爺也不肯再掀起什麽桃色風波讓他操心——沈培楠是徹底收了心,一心一意圍著他轉,一有空就陪他逛拍賣行,那些外流的古董珠寶戲衣頭臉,他眼都不眨的拍下。
莫青荷不真心愛這些,他每天跟著大嫂薇薇安念英文,帶阿憶喊嗓學戲,物質富足而精神空虛,閑下來就開始想念國內到處招展的紅旗,想念轟轟烈烈的解放浪潮,想念小時候的戲園子,想念教戲的師父,想念熱熱鬧鬧的北平城。
他一直在醞釀一個想法。
“我想重建戲班子。”那天的陽光煦暖,莫青荷坐在搖椅上,手裏拿著一張英文報紙,頭版刊登著一則大量華人兒童在紐約流竄的新聞,他嘆了口氣,望著沈培楠:“沈哥,這些年戰爭耽擱的事太多了,我想讓洋人看看我們中國的玩意兒,我想讓他們看看真正的好東西。”
沈培楠知道自己束縛不住他,莫青荷的心太高了。
他銜著一根煙沈思片刻,說行,我出錢,你出人。
這件事就這麽正式提上了議程,莫青荷離開梨園行數年,但名聲仍在,沈培楠和沈立松利用各自的人脈略一號召,大洋彼岸的華人圈子霎時驚起千層浪,那些在異國漂泊數年的華人們攜家帶口聚攏而來,爭搶著莫裏斯劇院的戲票,他們打了太多橋牌,聽了太多歌劇,參加了太多安靜的晚宴,接收了太久戰爭的消息,對於故國的胡琴和檀板生出了深入骨髓的想念。
紐約時報拿出整版報道演出情況,沈疏竹的戲評經過沈家二夫人的生花妙筆,翻譯成英文登載各大報刊上,連外國記者都跟進采訪。
不僅劇院包廂一售而空,就連最便宜的“陽臺”票都遭到哄搶,那些在太平天國起義之後,借著第二次移民潮來到美國的勞工和他們的後代們,一個個穿著簡陋、呲著發黃的牙齒,在結束數日辛苦工作後湧進戲院,出神的聽著來自故鄉的聲音。
莫青荷早離了梨園行,原本說什麽也不回去了,這時忽然認了真,他穿上戲衣重拾舊藝,每天天不亮就起床,自顧自的練身段、吊嗓子,每天熬夜默戲,每一個動作都精雕細琢,在紐約的大舞臺上一折子一折子的唱下去。
他再一次“紅了”,在這遙遠的大洋彼岸,招收徒弟的訊息在報紙一經刊登,雪片一般的回信朝沈培楠和莫青荷兩人的寓所飛來。
莫青荷在臺燈下徹夜讀信,將桌上堆得小山似的信封逐個分類,一紮一紮碼得整整齊齊,很費了一番功夫,挑出了第一批徒弟的名單。
沈培楠被他連日折騰得起了好奇心,湊過去一看,突然明白了莫青荷這段時間的努力,他只收兒童,不收外國人,不收紈絝子,擬入名單的都是中國勞工的子女和偷渡來的孩子,美國當局排斥亞洲移民,這些中國孩子生活在社會底層,有些喪失父母,缺乏食物保障、沒有保險、無法通過正當途徑接受教育。
“別人收徒弟都要收拜師費,徒弟賺的錢師父先分走大頭。”沈培楠看著名單啞然:“你這辦的不像戲班子,倒像是戰後收容所,說吧,小崽子這次要訛我多少錢?”
莫青荷大笑:“沈哥你最懂我,不多,不多,我要一名大廚,雇幾位保姆,再請兩位教書先生,至於這些孩子的吃穿用度、醫療保障,以後公演往返的經費,通通要你負責。”
沈培楠拍著腦門叫頭痛,最後卻還是由著他,他倆認識了這麽些年,打過、吵過、恨過、愛過,莫青荷一個眼神,他就知道他肚子裏有多少彎彎繞,透徹明了,一目了然。
後來,莫青荷正式當上了師父,無家可歸的孩子被一個個轉送過來,由他負責提供食物和住所,沈宅成日裏的園會和宴飲暫時告一段落,一時間夾雜著中文和英文的稚嫩童聲和樂曲聲充斥著洋房的角角落落,後來家裏實在鬧不開了,沈培楠斥巨資替他們打通關節、辦好手續,重新置辦了場地,這才換來一點耳根清凈。
莫青荷徹徹底底忙起來了,忙的從早到晚都見不到人。
沈培楠很郁悶,他以為他倆當初遠離政局、從如火如荼的戰場撤出來,是要過上安安靜靜的小日子,不想莫青荷的攤子鋪得比當年在北平時還大,報紙把他形容成“來自中國的夜鶯”,他依舊是紅,成日接受采訪,飛來飛去趕演出,可他的心思又不在“紅”上, 他成了一個真正的社會活動家。
沈培楠逮不住他的人,生出了阻攔他的念頭,但是一個現象又讓他說不出口,因為阿憶真正快樂起來了。
這個如小羊羔一般敏感溫柔的男孩子被異國思鄉情緒折磨了數年,終於在戲詞裏找到了屬於他的位置,他大口吃著面包,開始抽條長個子,每天做完了學校的功課就往莫青荷的戲班子跑,他的戲是莫青荷一手教出來的,遠遠超過了新來的那些甚至比他年長許多的哥哥姐姐,他成了戲班子裏最受歡迎的孩子,大家咿咿呀呀的排練,他拿著一柄小戒尺,像模像樣的監督大家練功,偷懶的、唱錯了詞的,一個都逃不過他的法眼,阿憶的底子好,大家對他又羨慕又嫉妒,很馴順的臣服於他的小戒尺之下。
就連沈家老太太都發覺了這名性格內向怯懦的外甥的新變化,讚嘆地說一句有進益。
這是當著人,排戲的時候,阿憶是另一副樣子,莫青荷教給他的戲詞他一句句琢磨,時常目光濕潤,小小的人兒迎風望著空茫茫的遠方,他有一顆太敏感太灼熱的心,一門心思鉆進那粉光霞艷的世界裏,誰的話都聽不見。
魔怔起來,飯不吃、覺不睡,連舅舅提議帶他去打網球喝咖啡都懶得搭理,沈培楠連著許多次喊他他都不應,奇道這孩子可不能讓小莫再教下去了,莫青荷鄙夷地白了他一眼,說虧你還自稱懂戲,阿憶是祖師爺賞飯,我等了這麽多年,只見到他這一個好苗子。
沈家的子女在性格上都偏於直率熱烈,沈培楠心疼阿憶這九曲心腸以後要吃虧,莫青荷只是長長地嘆一口氣,說藝術都是一樣的,上天借我們之口將人世間種種無言的悲苦宣之於世,我們不評判,只感受、只悲憫,我們從最痛苦的地方把戲演出來,你在戲詞裏,能看見眾生。
那時兩人在洋房的廊檐下擺開兩張躺椅,背後是雪白的廊柱撐起的巨大拱門,前面是修剪整齊的一大片茵茵草地,鴿子發出溫柔的咕咕叫聲,莫青荷把臉裹在一條羊毛大圍巾裏,端著一杯雞尾酒啜飲,眼神悠遠。沈培楠斜睨了他一眼,詫異道:“你這學問倒是真長進了。”
莫青荷對著陽光,笑道:“你別說,在國內一天到晚在血與火裏打滾,現在倒成了個最沒正事的人,一天到晚跟著二哥二嫂看書,心靜下來了。”
又道:“你知不知道二哥最近在寫一本有關中國舊俗的書,資料收集的很艱難,打算高薪聘請我當顧問。”
沈培楠很感興趣,搶過莫青荷的酒杯,故意借著他喝過的地方呷了一口:“哦?跟我說說,都有什麽好玩的?”
“有趣的很。”莫青荷直起上半身,“譬如這算命吧,你知道為什麽算命的人只要聽你報幾個家人的生辰八字,就能把你的身世推斷個大概?”
看沈培楠不解,莫青荷大笑起來:“這裏面學問大了,非在天橋賣過藝打過把式的定不能通曉一二,舊時娶老婆花錢最多,窮人家的孩子三四十了還老光棍一條,中等殷實人家,到了年紀就能求娶一位年紀相仿的太太,而更上等一些的人家,兒子還未成年就早早定下了媳婦,往往媳婦比少爺年紀還大個三四歲,所以叫女大三抱金磚。”
“算命的聽見客人報出自己和夫人的出生年月,自然就推算出了家境幾何,再聽見客人報出父母雙親的出生年月,就連上一輩的家業也能推測一二。”莫青荷的眸子裏也含著頑皮的笑意,“那些人的眼光毒的很,家室出身有了,再觀察客人的談吐舉止、穿著打扮,費不了多少工夫就能把人的職業、品性、乃至興趣性格都能忖度出個大概,不可不說是最有觀察力的偵探、最富有想象力的小說家。”
“客人不明就裏,被唬得雲裏霧裏,自然只有乖乖掏錢的份,這僅是算命行當,再說那些做小買賣的、寫字書春的、行腳出力的、甚至我們梨園行的,都有自己的門道,真要是寫,幾本書也寫不完。”
他的聲音幹凈清爽,溫溫柔柔,帶著老北平的卷舌腔調,一個字一個字蹦豆子似的,沈培楠聽得興趣盎然,聽著聽著又不笑了,神思悠悠地飛到許多年前的北平,飛回到那人山人海的戲園子,發出輕而悠長的一聲喟嘆。
莫青荷拍拍沈培楠,示意他給自己騰出一塊地方,坐到他身邊,輕輕地,俯身抵著他的額頭,他也不說話了,沈默許久,嘆道:“沈哥,我想家了。”
那時的莫青荷還不知道,國內局勢動蕩遠遠沒有結束,這一句想家說出口,一等就是幾十年,等他和沈培楠攜手飛越太平洋,再次踏上故國的土地時,已經接近垂暮之年。
沈培楠伸手攬著他的肩,搖了搖頭:“算了算了,你什麽脾氣我還不知道麽,我不管你,我也管不住你,你喜歡折騰就折騰去吧,別太累。”
莫青荷滿意了,話鋒一轉:“對了,沈哥,還有件事我想征求一下你的意見,孩子太多了,我一人實在忙不過來,我想請柳初師兄過來幫忙。”
(二)
莫青荷很久沒見到莫柳初了。
四年前他們從上海離開國境,在街頭偶遇化裝成乞丐的莫柳初,頭腦發熱將他帶來了美國,接下來的很長一段時間,心裏不是沒存著芥蒂。莫柳初在療養院接受治療,他和沈培楠抽空便來探望,後來柳初戒了嗎啡,身體逐漸恢覆,莫青荷來得就少了,出院那天,莫青荷一個人開車來接他,倚著病房的門框等著王美雲收拾行李,美雲落下了一只皮箱,扭身返回去取,莫青荷和莫柳初在院子裏面對面站著,只聽見風吹過樹梢,沒有人說話。
莫青荷終於打破了沈默,淡淡道:“師兄,我們之間,兩清了。”
莫柳初擡起狹長的眼睛打量著他,最終只說了一句保重。
少年時代的互相庇佑、青年時代的信仰和背叛,1937年杭州城那個肅殺而倉惶的雪夜,統統淹沒在時代的滾滾洪流裏,前半生的種種糾葛至此徹底地畫上了休止符,成了深夜裏一點漫長而蒼涼的回音。
後來,他聽說莫柳初在一片擁擠的街區租下了一間小公寓,和王美雲結了婚,過起了與世無爭的平靜日子,幾年後莫青荷覆出的消息在報紙上刊載的鋪天蓋地,柳初那邊依舊一片寂靜。
莫青荷在心裏對自己說,是時候了。
莫青荷穿過狹窄逼仄的樓梯,敲開莫柳初的家門,小小的房間烘著暖氣,美雲不善持家,屋裏到處堆著落了灰的雜物,滿滿當當地侵占了客廳的方寸之地,有一種市儈而凡俗的煙火氣。夫妻兩人剛吃完面條,擺著兩只碩大的粗瓷碗,見莫青荷來訪,柳初扶著門板,很局促地比劃了個請坐的手勢,美雲則像一位足不出戶的家庭婦女,擠出一絲警覺和不安的笑容,轉身進了浴室。
莫青荷沒有坐,很簡單地闡述了來找他的理由。
他在客廳的長桌子上看見了一份壓在書底下的英文報紙,一角隱約露出自己的大幅相片,莫青荷幾天前看過這一份,正是自己最近一次公演的戲評。
“我早唱不了戲了。”莫柳初想藏起這一份報紙,大約是覺得太刻意,又放棄了,輕輕往後挪了挪身體,“你回去吧。”
莫青荷自顧自地說下去:“柳初,你沒見到那些孩子,他們過得很苦,吃不飽飯,中文退步的很快,好幾個由當地警局轉送過來的孤兒連中國話都說不利落,一雙黑乎乎的手伸出來跟小爪子似的,尖著嗓子用英文罵臟話,如果沒有人接納他們,他們可能會被驅逐出境,可能死於街頭鬥毆,可能在貧民街區賣毒品,也可能被拐賣、謀殺……他們都是中國的兒童,從前我們自顧不暇,現在我們有這個能力,不能坐視不理。”
“師父當初是怎麽教我們的?戲是中國人的玩意兒,我們得把它正正經經的傳承下去……”他的眼神灼熱起來,將禮帽隨手擲在鞋櫃上,朝莫柳初逼近:“還記得我們小時候嗎?我們那時雖苦,至少沒有遭遇戰亂,這些孩子不一樣,他們需要正常的教育,需要庇護所,需要我們的幫助……”
莫柳初的眼睛沒有漣漪,狹長的眸子汪著一潭死水,打斷了他:“少軒,這麽多年了,你不累嗎?”
莫青荷怔了一怔。
“我累了,我厭倦了政治。”莫柳初把那份報紙抽出來,折了兩折往桌下一扔,“別再來找我了。”
窗前的白紗幔被風吹得飄飄擺擺,空氣翻卷著細小的塵埃,莫青荷望著師兄消瘦的肩膀和微微弓起的後背,他幾乎忘了,很多年前的莫柳初也曾英姿勃發,也曾有著挺拔的身姿和堅定的眼神,也曾為幼小的他遮風擋雨,指引過一片光明的坦途。
不知道為什麽,心裏出奇的平靜。
莫柳初的臉蒙著一層灰氣,王美雲洗完了澡,裹著浴袍從浴室走出來,頭上包著一塊大浴巾,渾身散發著濃郁的洗發香波的味道,亂蓬蓬的卷發滴著水,莫柳初仿佛找到了救星,向後一躲,向她做出送客的手勢。
美雲把莫青荷送到門口,莫青荷拿回鞋櫃上的禮帽,往頭頂一壓,回過頭從帽檐的下方睨著莫柳初,清淩淩的一道視線:“師兄,你休息了這些年,還是要說累。”
“你的身體並不曾受累,是你的靈魂說它太累了。你躲在這裏,一直到死,它也不會得到安寧。”
從眼角的餘光裏,他看見莫柳初的身體震了一震。
莫青荷不屈不撓,輕聲道:“柳初,跟我走吧,我帶你贖罪。”
莫柳初久久地站立著,沒有回應,也沒有解釋。莫青荷等了很久,終於失去了耐心,他向師兄淺淺地鞠了一躬,轉身要告辭,剛剛跨出門檻,只聽背後傳來一聲緩慢悠長的嘆息,是從肺腑吐納出的一口氣,百轉千回、百廢待興,千難萬難地說出了口,卸下千斤的擔子。
“……你想讓師兄做什麽?”
莫柳初兩手往口袋裏一抄,唇邊泛起頑皮的笑意:“明天,明天早上四點,來戲班子找我。”
“我要你把丟了的戲,一場場拿起來。”
莫柳初如約而至,穿著一身簡樸的舊西裝,他的身材過於瘦削,神情過分陰郁,仿佛在陰暗之地待了太久,許多年不曾展露過笑容。孩子們圍著莫青荷,聽他講完戲,笑笑鬧鬧地散開各自練功,莫柳初在角落裏獨自低頭坐著,整整一晌午,既不參與也不說話。
大約是他生人勿近的神色嚇到了孩子們,也引發了孩子們強烈的好奇心,到了吃點心的時候,南洋來的姆媽挨個兒分發牛奶和蛋糕,大家聚在一起,一邊大口啜飲新鮮的熱牛奶,一邊悄悄議論這位不速之客。
“他是誰?也是來跟師父學戲的嗎?”
“他是一位大人了,以後要和我們一起念書嗎?”
阿憶依稀記得莫柳初的臉,高聲道:“我認識他,他是舅舅的朋友,我記得他病得很嚴重,好像快要死了。”
“別亂說。”莫青荷笑著打斷他:“這是新來的師父,往後跟我一起教你們唱戲。”
阿憶在孩子們中儼然是半個小先生,不服不忿地翻了個白眼,突然單手撐地,一連串幹脆利落的後空翻,咚的一聲穩穩當當落到莫柳初跟前,得意地斜睨著他:“你能教我們?你會嗎?”
莫柳初滿臉訝異,再一擡頭,突然發現滿屋的孩子都在看他,莫青荷盤腿坐在中央,活像是花果山裏的孫猴子,被滿山小猢猻們包圍著,兩手捧著一只牛奶杯,嘴唇邊汪了一圈白沫,笑意盈盈地打量著他:“柳初,來一段吧,讓他們聽聽。”
孩子們天真的目光讓莫柳初既尷尬又新奇,他是汙泥裏的人,東躲西藏了許多年,此刻在孩子們坦蕩蕩的註視裏如坐針氈,他搖搖晃晃地站起來,求助似的將臉轉向莫青荷,可莫青荷只是坐在原地,眼神狡黠,滿臉期待。
“柳初,我帶你贖罪。”
師弟的話在耳邊縈繞,仿佛是空谷回蕩著的山寺鐘聲,莫柳初強自鎮定了精神,俯身撣了撣膝蓋上的灰,凝神、運氣、吐納,一串清亮的念白從喉嚨滾過。
他以為自己都忘了,可那戲詞重覆了千百遍,早已刻入骨髓成了本能,他唱他的小生戲,一擡頭就看見了莫青荷眼裏薄薄的水殼,他伸手撫摸自己的臉,早已是一片潮濕,眼淚冰涼,心卻是滾燙。
孩子們都不說話了,一個個靜靜地望著他出神,等他唱完最後一個字,莫青荷皺著眉,扼腕道:“師兄,不是我說你,你這戲,真該練練了。”
從那之後,兩人真就重新結了搭子,一天到晚膩在這臨時的“中國學校”裏,上午教戲,下午監督孩子們的文化課,晚上偶爾還要哄著年紀最小的孩子入睡。他們排舊戲,也寫新戲,身處異國的寂寞和文化環境的差異極大的激發了沈家二爺沈疏竹的創作靈感,成了莫青荷的禦用“筆桿子”,他將鮮明的時代特色融入中國傳統戲劇,並且在表現方式上稍加改動,使之更容易被西方觀眾所接受。
莫青荷熬夜一個字一個字地修改他剛剛完成的本子,完了再跟莫柳初加班加點地排戲,家裏派來接他的汽車等在學校門口,司機熄火打起了瞌睡,一直等到天黑透了,莫青荷還不出來。
沈培楠快被氣歪了鼻子,滿臉陰沈,翹著二郎腿坐在客廳裏等他,千等萬等才盼來了送莫青荷的汽車。莫青荷打開車門子,一陣旋風似的走進門廳,將大衣往沈培楠身上一扔,說了句你先睡、我還有事就踩著木樓梯咚咚咚地往二樓跑,沈培楠跟在後面追他,冷不丁踩住了大衣的一角,絆了個踉蹌,忍無可忍地吼道:“莫少軒!你不看看現在幾點了……你給我心裏有點數!”
莫青荷停下步子,站在樓梯上,一回頭跟殺到跟前的沈培楠撞了滿懷,他早就不怕他了,一雙清水似的眼睛裏燃燒著歡快的小火苗。
“這就生氣了?”他調笑地拍了拍沈培楠的臉,“沈哥,不是我說你,你這人,帶兵打仗可以,談戀愛嘛,氣量忒小。”
沈培楠被他噎得說不出話,莫青荷變戲法似的從身後掏出一支粉紅色玫瑰花,用柔軟的花瓣掃著他剃得鋥青的下巴:“以前趕得時局不好,你帶著兵作威作福的,沒正經傍過戲子吧?按我們的規矩,我唱到夜裏幾點,你的車子就要在戲院外頭等到幾點,給不給好臉色得看我心情,包夠了兩三個月的場子,才能換來我列席陪一杯酒。”
“喏,剛才一位外國戲迷送的。”莫青荷將玫瑰花往他手裏一塞,“等了我一晚,陪個不是。”
“反了天了,可真是把你慣得反了天了,你盡管忙去,我不管誰傍著你、多少人捧著你……”沈培楠被他氣得哆嗦,把那玫瑰重重擲在地上,推開他率先大步上了樓,莫青荷緊趕幾步,收斂了臉上的笑意,“沈哥,沈哥!”
那漂亮極了的聲音在身後回響,沈培楠神使鬼差地走慢了一步,莫青荷攆上來,擡起一條胳膊搭著他的肩膀,無視沈培楠殺氣騰騰的表情,偏著頭、踮著腳,硬是討了一個蜻蜓點水般的吻, 聲音溫柔了下來:“一句俏皮話也禁不住,不像我認識的沈軍座了。”
沈培楠別過臉不說話,下頜角的線條格外生硬:“小莫,我不反對你的事業,但你和那個莫柳初,過分了。”
莫青荷花了好一陣子才頓悟了他這番話裏的意思,低頭沈吟片刻,眼裏就浮出一層柔和的愛昵:“吃醋了?”
沈培楠被說中心事,無端受窘,不知道該怎麽回應才能挽回尊嚴,喉結上下滑動,突然用力扯了扯黑色睡衣的領子,罵了句什麽就要走。莫青荷趕忙拉住他,竭力憋著笑:“沈哥,我從不知道你也有這麽可愛的一面。”
他往沈培楠身前靠了靠,解下頸上寬闊柔軟的開司米圍巾,輕柔的纏住他們兩人,也擋住了趕來看熱鬧的南洋傭人們的視線,在這溫暖溽熱的方寸之地裏,仰起臉親吻沈培楠眼角的細紋。
他撫摸沈培楠溫熱的後頸,用呢喃般的絮語安撫他:“沈哥,太忙的是你,現有的生活已經足夠,不需要更多的金錢,你應該抽出一點時間來戲班子看看我在做什麽。”
“戲是有感情的,我唱得每一句,都在對你傾訴我的愛意。”
從那之後,沈培楠真就有了空閑,他把舉辦宴會和跟生意夥伴打牌跳舞的時間騰出來,動不動就往莫青荷的戲劇學校跑,原先他愛舊戲,只是愛戲臺上的光鮮和旖旎、愛戲裏人的惺惺作態,現在才知曉了臺上唱念做打背後的苦功夫。
戲是苦差事,莫青荷穿著白布衫和藍色燈籠褲,自顧自壓腿練聲,“擰旋子”、“飛腳”、“拿頂”、“小翻”,氣喘籲籲,全身被汗溻透了一遍又一遍,背後堿出了白茫茫的鹽粒,豆大的汗珠子從額頭滑到下頜,沿著下巴尖兒啪啪的往櫸木地板上砸,連那密匝匝黑漆漆的睫毛都掛著晶瑩剔透的水珠,仍是端著腿一動不動。有小小的孩子背不出戲詞,莫青荷擦一把腦門的汗,蹲下身子,柔聲一個字一個字給他講解戲裏的意思,講明白了,自然而然的也就記住了。
練功房熱熱鬧鬧,有練踢腿的,有練倒立的,也有三三兩兩的孩子坐在角落喝水休息,一人抱著一只本子,煞有介事地念:“窗含西嶺千秋雪,門泊東吳萬裏船。”一會又蹙著眉,自言自語:“……門泊,門泊是什麽意思?”
一般長在異國的孩子要保持中文水平實在太難,中文數月不用就連語法都顛三倒四,這裏的孩子能背詩詞,大一點兒的孩子,講起論語也煞有介事。
沈培楠心疼莫青荷,趁著排練的間隙叫他過來,幫他捏捏肩膀揉揉胳膊,莫青荷全身騰騰得冒熱氣,抓起一條白毛巾胡亂擦汗,仍是止不住滿身呱嗒呱嗒亂淌的汗珠子,幹脆三下兩下脫了上衣,往肩上一搭,光著胸膛吹風,水汪汪的皮膚印著昨夜的吻痕,他毫不在意,大喇喇地摟著沈培楠的肩膀:“走,走,這裏讓柳初盯著,咱們出去吸支煙。”
沈培楠拿他一點辦法都沒有,他自己也奇怪,原本是眾花叢中走、片葉不沾身的情場浪子,怎麽就栽在了莫青荷手裏,栽得心甘情願、感情連綿不絕。他撫摸著無名指上的精光四射的鉆石戒指,望著正在交接工作的師兄弟,感到沒來由的醋意,莫柳初卻對那道兇惡的目光絲毫沒有察覺,他的註意力全在前來探班的王美雲身上。
“沈哥,你知道我為什麽喜歡待在這裏嗎?”莫青荷一腳踩著大廳門口的磚石花壇,挽起褲腳,露出一截修長緊實的小腿肚,他手裏夾著一支煙卷,目光放得很遠,“這裏沒有戰爭,沒有黨派,到處是最純真的孩子,最純凈的知識和最純粹的藝術,一切都是新的。”
“我多希望此時、在我們的家鄉,也有這樣一個嶄新的中國。”
沈培楠破天荒的沒有與他因為立場的問題展開爭論,只是深深的吸了口煙,道:“有,一定會有,到了那時候,我帶你回家。”
莫青荷遠眺著秋日蒼藍的天空,視線跟隨游移的白雲,長長的發了一會呆。
大廳傳來熟悉的胡琴聲,悠遠而蒼涼,挑到最高又倏然收緊,於萬籟俱寂處合上了兒童清亮的戲腔,莫青荷聽了一會,笑道:“對了,沈哥,你不是愛聽別姬嗎,這一出我唱得實在不像話,但我找到一位再好不過的演員,你跟我來。”
沈培楠尾隨他進去,那清脆的嗓音卻忽然停下了,換成了另一名少年軟糯柔和的說話聲。
是阿憶。
練功房非常寬敞,陽光充足,三面墻壁從地板到天花板都鑲嵌了巨大的金色穿衣鏡,靠窗擺著幾張實木化妝臺,一名七八歲年紀的男孩坐在高背椅子上對著鏡子勾臉,他還太小,兩條腿從椅子邊垂下來,腳尖夠不到地面。阿憶站在一旁看他,大約是剛做完學校的功課,沒來得及換衣服,依舊穿著私立學校的黑白色制服,踩著一雙清潔的英式小皮鞋,腳腕翻出雪白的襪子邊。
男孩舉著毛筆,緊張的不敢下手,臉上勻著紅紅白白的半面妝,阿憶搶過筆,很有一位師哥的派頭,一手擡起男孩的下巴,一手執筆,沿著他的眉弓勾出一道細致的黛眉,斜飛進漆黑的鬢發裏去,他一邊勾線,一邊柔聲講戲:“剛才那幾句唱的不好,虞姬別了霸王,除了悲,更有一個義字,一味悲悲切切,失了妃子的體面……”
沈培楠聽得驚訝極了,阿憶只九歲,對這一折子戲的領悟不輸成年人。
莫青荷露出得意的笑,回頭望著沈培楠:“我想安排他正式登臺。”
(三)
就在同一年的冬天,大洋彼岸兩黨派之間那場持續數年、聲勢浩大戰爭已經進入收尾階段,堪稱軍事史上以少勝多戰役中最濃墨重彩的一筆——淮海戰役,在經過兩個月的艱苦對峙,付出傷亡十三萬戰士的代價,終於宣告勝利。那是多麽輝煌的一年,在後來的很多年裏,每每有人提起那一年的戰況,依舊禁不住心潮澎湃……東北、華北、西北、乃至在溫柔水鄉裏繾綣千年的江浙一帶都招展起獵獵紅旗,多麽動人的消息,多麽磅礴的勝利!
那段時間莫青荷常常做夢,夢裏有爽晴高遠的天空、飄揚著革命歌聲的延河、穿灰布軍裝、打著綁腿的戰友和兄弟,炮火轟鳴的戰壕和山坳,戰士們湧進各座城市,疲憊的眼睛裏閃著希望,被塵土覆蓋的臉頰盛開著最燦爛的笑容,滿街的鮮花、紅旗、雀躍的人群,耳邊鼓噪著震天的掌聲。
隔著寬廣的太平洋往回看,有種隔岸觀火的洞明,所有人都知道,戰爭就要結束了。
他在深夜猛然驚醒,眼角有溫熱的水漬,沈培楠也睡不沈,莫青荷翻身,他也跟著坐起來,兩人在深夜裏互相凝視,相對無言,忽然又像被火鉗燙了,瘋了似的扭打起來,追逐對方滾燙的嘴唇,在灑滿月光的窗邊緊緊擁抱。
沈培楠啞著嗓子叫一聲小莫,說出口的話沒了下文,莫青荷摟著他,一雙手在他後背捶著打著,嗚咽著喊沈哥,同樣再說不出話。
那一段時間,他們幾乎天天沈浸在這種要命的癡纏裏,真的是要命,兩個人發狠似的打,打到一半,氣喘籲籲的往床上滾,每天早上爬起來都筋骨酸痛,一身的傷,一身斑駁的吻痕。他倆也怪不好意思,折騰一整晚,清晨洗漱時羞於相見,交流全靠傭人傳話,倒像是在經歷初次戀愛。
其實都過了不自制的年紀,但兜兜轉轉太多年,那股子渴勁憋了太久,緩不過來。
國軍節節敗退的消息通過無線電一條條傳來,沈培楠覺得刺耳,吩咐下人把無線電收起來,可無論收到哪裏都能被莫青荷翻出來,沈培楠一回家就看見他在窗邊聽廣播,唇邊噙著笑。他生了氣,在床上變本加厲的欺負他,一只手掐著他的脖子,肆意地往他股間撞,完事了整個人伏在他身上,啞著嗓子說小莫,我真想死在你身上。
莫青荷深陷在這種近乎畸形的情欲裏,每一寸皮膚都發著燒,一邊喘一邊說再來,誰受不了誰是孫子。
他們都知道,他們心裏藏的是不一樣的事,他們的無言和激昂為的是不同的理由,可是他們又能彼此安慰,他懂沈培楠,沈培楠也懂他。多少年了,他們站在不同的船上,在時
本站無廣告,永久域名(danmei.twking.cc)
天黑了,我們開始聽故事吧。
(一)
隨著戰後國內時局的進一步演化和明朗,又有一批中國人從舊金山踏上美洲土地,他們有些是隨著戰線逐漸南移而撤出中國的舊日“達官顯赫”,更多的則是從廣東福建一帶偷渡的勞工,莫青荷從報紙上看到好些黃皮膚的孩子在唐人街流竄,一個個瘦骨嶙峋,睜著漆黑的眼睛。
莫青荷當初走得不情不願,自從踏上這片土地,對故國日覆一日的思念和成日無所事事的煩躁讓他憋得發慌,他對戰後大洋彼岸新發展起來的交際場無甚興趣,對先生太太們的牌局也並不熱衷,甚至連曾經最讓他頭痛的沈家三少爺也不肯再掀起什麽桃色風波讓他操心——沈培楠是徹底收了心,一心一意圍著他轉,一有空就陪他逛拍賣行,那些外流的古董珠寶戲衣頭臉,他眼都不眨的拍下。
莫青荷不真心愛這些,他每天跟著大嫂薇薇安念英文,帶阿憶喊嗓學戲,物質富足而精神空虛,閑下來就開始想念國內到處招展的紅旗,想念轟轟烈烈的解放浪潮,想念小時候的戲園子,想念教戲的師父,想念熱熱鬧鬧的北平城。
他一直在醞釀一個想法。
“我想重建戲班子。”那天的陽光煦暖,莫青荷坐在搖椅上,手裏拿著一張英文報紙,頭版刊登著一則大量華人兒童在紐約流竄的新聞,他嘆了口氣,望著沈培楠:“沈哥,這些年戰爭耽擱的事太多了,我想讓洋人看看我們中國的玩意兒,我想讓他們看看真正的好東西。”
沈培楠知道自己束縛不住他,莫青荷的心太高了。
他銜著一根煙沈思片刻,說行,我出錢,你出人。
這件事就這麽正式提上了議程,莫青荷離開梨園行數年,但名聲仍在,沈培楠和沈立松利用各自的人脈略一號召,大洋彼岸的華人圈子霎時驚起千層浪,那些在異國漂泊數年的華人們攜家帶口聚攏而來,爭搶著莫裏斯劇院的戲票,他們打了太多橋牌,聽了太多歌劇,參加了太多安靜的晚宴,接收了太久戰爭的消息,對於故國的胡琴和檀板生出了深入骨髓的想念。
紐約時報拿出整版報道演出情況,沈疏竹的戲評經過沈家二夫人的生花妙筆,翻譯成英文登載各大報刊上,連外國記者都跟進采訪。
不僅劇院包廂一售而空,就連最便宜的“陽臺”票都遭到哄搶,那些在太平天國起義之後,借著第二次移民潮來到美國的勞工和他們的後代們,一個個穿著簡陋、呲著發黃的牙齒,在結束數日辛苦工作後湧進戲院,出神的聽著來自故鄉的聲音。
莫青荷早離了梨園行,原本說什麽也不回去了,這時忽然認了真,他穿上戲衣重拾舊藝,每天天不亮就起床,自顧自的練身段、吊嗓子,每天熬夜默戲,每一個動作都精雕細琢,在紐約的大舞臺上一折子一折子的唱下去。
他再一次“紅了”,在這遙遠的大洋彼岸,招收徒弟的訊息在報紙一經刊登,雪片一般的回信朝沈培楠和莫青荷兩人的寓所飛來。
莫青荷在臺燈下徹夜讀信,將桌上堆得小山似的信封逐個分類,一紮一紮碼得整整齊齊,很費了一番功夫,挑出了第一批徒弟的名單。
沈培楠被他連日折騰得起了好奇心,湊過去一看,突然明白了莫青荷這段時間的努力,他只收兒童,不收外國人,不收紈絝子,擬入名單的都是中國勞工的子女和偷渡來的孩子,美國當局排斥亞洲移民,這些中國孩子生活在社會底層,有些喪失父母,缺乏食物保障、沒有保險、無法通過正當途徑接受教育。
“別人收徒弟都要收拜師費,徒弟賺的錢師父先分走大頭。”沈培楠看著名單啞然:“你這辦的不像戲班子,倒像是戰後收容所,說吧,小崽子這次要訛我多少錢?”
莫青荷大笑:“沈哥你最懂我,不多,不多,我要一名大廚,雇幾位保姆,再請兩位教書先生,至於這些孩子的吃穿用度、醫療保障,以後公演往返的經費,通通要你負責。”
沈培楠拍著腦門叫頭痛,最後卻還是由著他,他倆認識了這麽些年,打過、吵過、恨過、愛過,莫青荷一個眼神,他就知道他肚子裏有多少彎彎繞,透徹明了,一目了然。
後來,莫青荷正式當上了師父,無家可歸的孩子被一個個轉送過來,由他負責提供食物和住所,沈宅成日裏的園會和宴飲暫時告一段落,一時間夾雜著中文和英文的稚嫩童聲和樂曲聲充斥著洋房的角角落落,後來家裏實在鬧不開了,沈培楠斥巨資替他們打通關節、辦好手續,重新置辦了場地,這才換來一點耳根清凈。
莫青荷徹徹底底忙起來了,忙的從早到晚都見不到人。
沈培楠很郁悶,他以為他倆當初遠離政局、從如火如荼的戰場撤出來,是要過上安安靜靜的小日子,不想莫青荷的攤子鋪得比當年在北平時還大,報紙把他形容成“來自中國的夜鶯”,他依舊是紅,成日接受采訪,飛來飛去趕演出,可他的心思又不在“紅”上, 他成了一個真正的社會活動家。
沈培楠逮不住他的人,生出了阻攔他的念頭,但是一個現象又讓他說不出口,因為阿憶真正快樂起來了。
這個如小羊羔一般敏感溫柔的男孩子被異國思鄉情緒折磨了數年,終於在戲詞裏找到了屬於他的位置,他大口吃著面包,開始抽條長個子,每天做完了學校的功課就往莫青荷的戲班子跑,他的戲是莫青荷一手教出來的,遠遠超過了新來的那些甚至比他年長許多的哥哥姐姐,他成了戲班子裏最受歡迎的孩子,大家咿咿呀呀的排練,他拿著一柄小戒尺,像模像樣的監督大家練功,偷懶的、唱錯了詞的,一個都逃不過他的法眼,阿憶的底子好,大家對他又羨慕又嫉妒,很馴順的臣服於他的小戒尺之下。
就連沈家老太太都發覺了這名性格內向怯懦的外甥的新變化,讚嘆地說一句有進益。
這是當著人,排戲的時候,阿憶是另一副樣子,莫青荷教給他的戲詞他一句句琢磨,時常目光濕潤,小小的人兒迎風望著空茫茫的遠方,他有一顆太敏感太灼熱的心,一門心思鉆進那粉光霞艷的世界裏,誰的話都聽不見。
魔怔起來,飯不吃、覺不睡,連舅舅提議帶他去打網球喝咖啡都懶得搭理,沈培楠連著許多次喊他他都不應,奇道這孩子可不能讓小莫再教下去了,莫青荷鄙夷地白了他一眼,說虧你還自稱懂戲,阿憶是祖師爺賞飯,我等了這麽多年,只見到他這一個好苗子。
沈家的子女在性格上都偏於直率熱烈,沈培楠心疼阿憶這九曲心腸以後要吃虧,莫青荷只是長長地嘆一口氣,說藝術都是一樣的,上天借我們之口將人世間種種無言的悲苦宣之於世,我們不評判,只感受、只悲憫,我們從最痛苦的地方把戲演出來,你在戲詞裏,能看見眾生。
那時兩人在洋房的廊檐下擺開兩張躺椅,背後是雪白的廊柱撐起的巨大拱門,前面是修剪整齊的一大片茵茵草地,鴿子發出溫柔的咕咕叫聲,莫青荷把臉裹在一條羊毛大圍巾裏,端著一杯雞尾酒啜飲,眼神悠遠。沈培楠斜睨了他一眼,詫異道:“你這學問倒是真長進了。”
莫青荷對著陽光,笑道:“你別說,在國內一天到晚在血與火裏打滾,現在倒成了個最沒正事的人,一天到晚跟著二哥二嫂看書,心靜下來了。”
又道:“你知不知道二哥最近在寫一本有關中國舊俗的書,資料收集的很艱難,打算高薪聘請我當顧問。”
沈培楠很感興趣,搶過莫青荷的酒杯,故意借著他喝過的地方呷了一口:“哦?跟我說說,都有什麽好玩的?”
“有趣的很。”莫青荷直起上半身,“譬如這算命吧,你知道為什麽算命的人只要聽你報幾個家人的生辰八字,就能把你的身世推斷個大概?”
看沈培楠不解,莫青荷大笑起來:“這裏面學問大了,非在天橋賣過藝打過把式的定不能通曉一二,舊時娶老婆花錢最多,窮人家的孩子三四十了還老光棍一條,中等殷實人家,到了年紀就能求娶一位年紀相仿的太太,而更上等一些的人家,兒子還未成年就早早定下了媳婦,往往媳婦比少爺年紀還大個三四歲,所以叫女大三抱金磚。”
“算命的聽見客人報出自己和夫人的出生年月,自然就推算出了家境幾何,再聽見客人報出父母雙親的出生年月,就連上一輩的家業也能推測一二。”莫青荷的眸子裏也含著頑皮的笑意,“那些人的眼光毒的很,家室出身有了,再觀察客人的談吐舉止、穿著打扮,費不了多少工夫就能把人的職業、品性、乃至興趣性格都能忖度出個大概,不可不說是最有觀察力的偵探、最富有想象力的小說家。”
“客人不明就裏,被唬得雲裏霧裏,自然只有乖乖掏錢的份,這僅是算命行當,再說那些做小買賣的、寫字書春的、行腳出力的、甚至我們梨園行的,都有自己的門道,真要是寫,幾本書也寫不完。”
他的聲音幹凈清爽,溫溫柔柔,帶著老北平的卷舌腔調,一個字一個字蹦豆子似的,沈培楠聽得興趣盎然,聽著聽著又不笑了,神思悠悠地飛到許多年前的北平,飛回到那人山人海的戲園子,發出輕而悠長的一聲喟嘆。
莫青荷拍拍沈培楠,示意他給自己騰出一塊地方,坐到他身邊,輕輕地,俯身抵著他的額頭,他也不說話了,沈默許久,嘆道:“沈哥,我想家了。”
那時的莫青荷還不知道,國內局勢動蕩遠遠沒有結束,這一句想家說出口,一等就是幾十年,等他和沈培楠攜手飛越太平洋,再次踏上故國的土地時,已經接近垂暮之年。
沈培楠伸手攬著他的肩,搖了搖頭:“算了算了,你什麽脾氣我還不知道麽,我不管你,我也管不住你,你喜歡折騰就折騰去吧,別太累。”
莫青荷滿意了,話鋒一轉:“對了,沈哥,還有件事我想征求一下你的意見,孩子太多了,我一人實在忙不過來,我想請柳初師兄過來幫忙。”
(二)
莫青荷很久沒見到莫柳初了。
四年前他們從上海離開國境,在街頭偶遇化裝成乞丐的莫柳初,頭腦發熱將他帶來了美國,接下來的很長一段時間,心裏不是沒存著芥蒂。莫柳初在療養院接受治療,他和沈培楠抽空便來探望,後來柳初戒了嗎啡,身體逐漸恢覆,莫青荷來得就少了,出院那天,莫青荷一個人開車來接他,倚著病房的門框等著王美雲收拾行李,美雲落下了一只皮箱,扭身返回去取,莫青荷和莫柳初在院子裏面對面站著,只聽見風吹過樹梢,沒有人說話。
莫青荷終於打破了沈默,淡淡道:“師兄,我們之間,兩清了。”
莫柳初擡起狹長的眼睛打量著他,最終只說了一句保重。
少年時代的互相庇佑、青年時代的信仰和背叛,1937年杭州城那個肅殺而倉惶的雪夜,統統淹沒在時代的滾滾洪流裏,前半生的種種糾葛至此徹底地畫上了休止符,成了深夜裏一點漫長而蒼涼的回音。
後來,他聽說莫柳初在一片擁擠的街區租下了一間小公寓,和王美雲結了婚,過起了與世無爭的平靜日子,幾年後莫青荷覆出的消息在報紙上刊載的鋪天蓋地,柳初那邊依舊一片寂靜。
莫青荷在心裏對自己說,是時候了。
莫青荷穿過狹窄逼仄的樓梯,敲開莫柳初的家門,小小的房間烘著暖氣,美雲不善持家,屋裏到處堆著落了灰的雜物,滿滿當當地侵占了客廳的方寸之地,有一種市儈而凡俗的煙火氣。夫妻兩人剛吃完面條,擺著兩只碩大的粗瓷碗,見莫青荷來訪,柳初扶著門板,很局促地比劃了個請坐的手勢,美雲則像一位足不出戶的家庭婦女,擠出一絲警覺和不安的笑容,轉身進了浴室。
莫青荷沒有坐,很簡單地闡述了來找他的理由。
他在客廳的長桌子上看見了一份壓在書底下的英文報紙,一角隱約露出自己的大幅相片,莫青荷幾天前看過這一份,正是自己最近一次公演的戲評。
“我早唱不了戲了。”莫柳初想藏起這一份報紙,大約是覺得太刻意,又放棄了,輕輕往後挪了挪身體,“你回去吧。”
莫青荷自顧自地說下去:“柳初,你沒見到那些孩子,他們過得很苦,吃不飽飯,中文退步的很快,好幾個由當地警局轉送過來的孤兒連中國話都說不利落,一雙黑乎乎的手伸出來跟小爪子似的,尖著嗓子用英文罵臟話,如果沒有人接納他們,他們可能會被驅逐出境,可能死於街頭鬥毆,可能在貧民街區賣毒品,也可能被拐賣、謀殺……他們都是中國的兒童,從前我們自顧不暇,現在我們有這個能力,不能坐視不理。”
“師父當初是怎麽教我們的?戲是中國人的玩意兒,我們得把它正正經經的傳承下去……”他的眼神灼熱起來,將禮帽隨手擲在鞋櫃上,朝莫柳初逼近:“還記得我們小時候嗎?我們那時雖苦,至少沒有遭遇戰亂,這些孩子不一樣,他們需要正常的教育,需要庇護所,需要我們的幫助……”
莫柳初的眼睛沒有漣漪,狹長的眸子汪著一潭死水,打斷了他:“少軒,這麽多年了,你不累嗎?”
莫青荷怔了一怔。
“我累了,我厭倦了政治。”莫柳初把那份報紙抽出來,折了兩折往桌下一扔,“別再來找我了。”
窗前的白紗幔被風吹得飄飄擺擺,空氣翻卷著細小的塵埃,莫青荷望著師兄消瘦的肩膀和微微弓起的後背,他幾乎忘了,很多年前的莫柳初也曾英姿勃發,也曾有著挺拔的身姿和堅定的眼神,也曾為幼小的他遮風擋雨,指引過一片光明的坦途。
不知道為什麽,心裏出奇的平靜。
莫柳初的臉蒙著一層灰氣,王美雲洗完了澡,裹著浴袍從浴室走出來,頭上包著一塊大浴巾,渾身散發著濃郁的洗發香波的味道,亂蓬蓬的卷發滴著水,莫柳初仿佛找到了救星,向後一躲,向她做出送客的手勢。
美雲把莫青荷送到門口,莫青荷拿回鞋櫃上的禮帽,往頭頂一壓,回過頭從帽檐的下方睨著莫柳初,清淩淩的一道視線:“師兄,你休息了這些年,還是要說累。”
“你的身體並不曾受累,是你的靈魂說它太累了。你躲在這裏,一直到死,它也不會得到安寧。”
從眼角的餘光裏,他看見莫柳初的身體震了一震。
莫青荷不屈不撓,輕聲道:“柳初,跟我走吧,我帶你贖罪。”
莫柳初久久地站立著,沒有回應,也沒有解釋。莫青荷等了很久,終於失去了耐心,他向師兄淺淺地鞠了一躬,轉身要告辭,剛剛跨出門檻,只聽背後傳來一聲緩慢悠長的嘆息,是從肺腑吐納出的一口氣,百轉千回、百廢待興,千難萬難地說出了口,卸下千斤的擔子。
“……你想讓師兄做什麽?”
莫柳初兩手往口袋裏一抄,唇邊泛起頑皮的笑意:“明天,明天早上四點,來戲班子找我。”
“我要你把丟了的戲,一場場拿起來。”
莫柳初如約而至,穿著一身簡樸的舊西裝,他的身材過於瘦削,神情過分陰郁,仿佛在陰暗之地待了太久,許多年不曾展露過笑容。孩子們圍著莫青荷,聽他講完戲,笑笑鬧鬧地散開各自練功,莫柳初在角落裏獨自低頭坐著,整整一晌午,既不參與也不說話。
大約是他生人勿近的神色嚇到了孩子們,也引發了孩子們強烈的好奇心,到了吃點心的時候,南洋來的姆媽挨個兒分發牛奶和蛋糕,大家聚在一起,一邊大口啜飲新鮮的熱牛奶,一邊悄悄議論這位不速之客。
“他是誰?也是來跟師父學戲的嗎?”
“他是一位大人了,以後要和我們一起念書嗎?”
阿憶依稀記得莫柳初的臉,高聲道:“我認識他,他是舅舅的朋友,我記得他病得很嚴重,好像快要死了。”
“別亂說。”莫青荷笑著打斷他:“這是新來的師父,往後跟我一起教你們唱戲。”
阿憶在孩子們中儼然是半個小先生,不服不忿地翻了個白眼,突然單手撐地,一連串幹脆利落的後空翻,咚的一聲穩穩當當落到莫柳初跟前,得意地斜睨著他:“你能教我們?你會嗎?”
莫柳初滿臉訝異,再一擡頭,突然發現滿屋的孩子都在看他,莫青荷盤腿坐在中央,活像是花果山裏的孫猴子,被滿山小猢猻們包圍著,兩手捧著一只牛奶杯,嘴唇邊汪了一圈白沫,笑意盈盈地打量著他:“柳初,來一段吧,讓他們聽聽。”
孩子們天真的目光讓莫柳初既尷尬又新奇,他是汙泥裏的人,東躲西藏了許多年,此刻在孩子們坦蕩蕩的註視裏如坐針氈,他搖搖晃晃地站起來,求助似的將臉轉向莫青荷,可莫青荷只是坐在原地,眼神狡黠,滿臉期待。
“柳初,我帶你贖罪。”
師弟的話在耳邊縈繞,仿佛是空谷回蕩著的山寺鐘聲,莫柳初強自鎮定了精神,俯身撣了撣膝蓋上的灰,凝神、運氣、吐納,一串清亮的念白從喉嚨滾過。
他以為自己都忘了,可那戲詞重覆了千百遍,早已刻入骨髓成了本能,他唱他的小生戲,一擡頭就看見了莫青荷眼裏薄薄的水殼,他伸手撫摸自己的臉,早已是一片潮濕,眼淚冰涼,心卻是滾燙。
孩子們都不說話了,一個個靜靜地望著他出神,等他唱完最後一個字,莫青荷皺著眉,扼腕道:“師兄,不是我說你,你這戲,真該練練了。”
從那之後,兩人真就重新結了搭子,一天到晚膩在這臨時的“中國學校”裏,上午教戲,下午監督孩子們的文化課,晚上偶爾還要哄著年紀最小的孩子入睡。他們排舊戲,也寫新戲,身處異國的寂寞和文化環境的差異極大的激發了沈家二爺沈疏竹的創作靈感,成了莫青荷的禦用“筆桿子”,他將鮮明的時代特色融入中國傳統戲劇,並且在表現方式上稍加改動,使之更容易被西方觀眾所接受。
莫青荷熬夜一個字一個字地修改他剛剛完成的本子,完了再跟莫柳初加班加點地排戲,家裏派來接他的汽車等在學校門口,司機熄火打起了瞌睡,一直等到天黑透了,莫青荷還不出來。
沈培楠快被氣歪了鼻子,滿臉陰沈,翹著二郎腿坐在客廳裏等他,千等萬等才盼來了送莫青荷的汽車。莫青荷打開車門子,一陣旋風似的走進門廳,將大衣往沈培楠身上一扔,說了句你先睡、我還有事就踩著木樓梯咚咚咚地往二樓跑,沈培楠跟在後面追他,冷不丁踩住了大衣的一角,絆了個踉蹌,忍無可忍地吼道:“莫少軒!你不看看現在幾點了……你給我心裏有點數!”
莫青荷停下步子,站在樓梯上,一回頭跟殺到跟前的沈培楠撞了滿懷,他早就不怕他了,一雙清水似的眼睛裏燃燒著歡快的小火苗。
“這就生氣了?”他調笑地拍了拍沈培楠的臉,“沈哥,不是我說你,你這人,帶兵打仗可以,談戀愛嘛,氣量忒小。”
沈培楠被他噎得說不出話,莫青荷變戲法似的從身後掏出一支粉紅色玫瑰花,用柔軟的花瓣掃著他剃得鋥青的下巴:“以前趕得時局不好,你帶著兵作威作福的,沒正經傍過戲子吧?按我們的規矩,我唱到夜裏幾點,你的車子就要在戲院外頭等到幾點,給不給好臉色得看我心情,包夠了兩三個月的場子,才能換來我列席陪一杯酒。”
“喏,剛才一位外國戲迷送的。”莫青荷將玫瑰花往他手裏一塞,“等了我一晚,陪個不是。”
“反了天了,可真是把你慣得反了天了,你盡管忙去,我不管誰傍著你、多少人捧著你……”沈培楠被他氣得哆嗦,把那玫瑰重重擲在地上,推開他率先大步上了樓,莫青荷緊趕幾步,收斂了臉上的笑意,“沈哥,沈哥!”
那漂亮極了的聲音在身後回響,沈培楠神使鬼差地走慢了一步,莫青荷攆上來,擡起一條胳膊搭著他的肩膀,無視沈培楠殺氣騰騰的表情,偏著頭、踮著腳,硬是討了一個蜻蜓點水般的吻, 聲音溫柔了下來:“一句俏皮話也禁不住,不像我認識的沈軍座了。”
沈培楠別過臉不說話,下頜角的線條格外生硬:“小莫,我不反對你的事業,但你和那個莫柳初,過分了。”
莫青荷花了好一陣子才頓悟了他這番話裏的意思,低頭沈吟片刻,眼裏就浮出一層柔和的愛昵:“吃醋了?”
沈培楠被說中心事,無端受窘,不知道該怎麽回應才能挽回尊嚴,喉結上下滑動,突然用力扯了扯黑色睡衣的領子,罵了句什麽就要走。莫青荷趕忙拉住他,竭力憋著笑:“沈哥,我從不知道你也有這麽可愛的一面。”
他往沈培楠身前靠了靠,解下頸上寬闊柔軟的開司米圍巾,輕柔的纏住他們兩人,也擋住了趕來看熱鬧的南洋傭人們的視線,在這溫暖溽熱的方寸之地裏,仰起臉親吻沈培楠眼角的細紋。
他撫摸沈培楠溫熱的後頸,用呢喃般的絮語安撫他:“沈哥,太忙的是你,現有的生活已經足夠,不需要更多的金錢,你應該抽出一點時間來戲班子看看我在做什麽。”
“戲是有感情的,我唱得每一句,都在對你傾訴我的愛意。”
從那之後,沈培楠真就有了空閑,他把舉辦宴會和跟生意夥伴打牌跳舞的時間騰出來,動不動就往莫青荷的戲劇學校跑,原先他愛舊戲,只是愛戲臺上的光鮮和旖旎、愛戲裏人的惺惺作態,現在才知曉了臺上唱念做打背後的苦功夫。
戲是苦差事,莫青荷穿著白布衫和藍色燈籠褲,自顧自壓腿練聲,“擰旋子”、“飛腳”、“拿頂”、“小翻”,氣喘籲籲,全身被汗溻透了一遍又一遍,背後堿出了白茫茫的鹽粒,豆大的汗珠子從額頭滑到下頜,沿著下巴尖兒啪啪的往櫸木地板上砸,連那密匝匝黑漆漆的睫毛都掛著晶瑩剔透的水珠,仍是端著腿一動不動。有小小的孩子背不出戲詞,莫青荷擦一把腦門的汗,蹲下身子,柔聲一個字一個字給他講解戲裏的意思,講明白了,自然而然的也就記住了。
練功房熱熱鬧鬧,有練踢腿的,有練倒立的,也有三三兩兩的孩子坐在角落喝水休息,一人抱著一只本子,煞有介事地念:“窗含西嶺千秋雪,門泊東吳萬裏船。”一會又蹙著眉,自言自語:“……門泊,門泊是什麽意思?”
一般長在異國的孩子要保持中文水平實在太難,中文數月不用就連語法都顛三倒四,這裏的孩子能背詩詞,大一點兒的孩子,講起論語也煞有介事。
沈培楠心疼莫青荷,趁著排練的間隙叫他過來,幫他捏捏肩膀揉揉胳膊,莫青荷全身騰騰得冒熱氣,抓起一條白毛巾胡亂擦汗,仍是止不住滿身呱嗒呱嗒亂淌的汗珠子,幹脆三下兩下脫了上衣,往肩上一搭,光著胸膛吹風,水汪汪的皮膚印著昨夜的吻痕,他毫不在意,大喇喇地摟著沈培楠的肩膀:“走,走,這裏讓柳初盯著,咱們出去吸支煙。”
沈培楠拿他一點辦法都沒有,他自己也奇怪,原本是眾花叢中走、片葉不沾身的情場浪子,怎麽就栽在了莫青荷手裏,栽得心甘情願、感情連綿不絕。他撫摸著無名指上的精光四射的鉆石戒指,望著正在交接工作的師兄弟,感到沒來由的醋意,莫柳初卻對那道兇惡的目光絲毫沒有察覺,他的註意力全在前來探班的王美雲身上。
“沈哥,你知道我為什麽喜歡待在這裏嗎?”莫青荷一腳踩著大廳門口的磚石花壇,挽起褲腳,露出一截修長緊實的小腿肚,他手裏夾著一支煙卷,目光放得很遠,“這裏沒有戰爭,沒有黨派,到處是最純真的孩子,最純凈的知識和最純粹的藝術,一切都是新的。”
“我多希望此時、在我們的家鄉,也有這樣一個嶄新的中國。”
沈培楠破天荒的沒有與他因為立場的問題展開爭論,只是深深的吸了口煙,道:“有,一定會有,到了那時候,我帶你回家。”
莫青荷遠眺著秋日蒼藍的天空,視線跟隨游移的白雲,長長的發了一會呆。
大廳傳來熟悉的胡琴聲,悠遠而蒼涼,挑到最高又倏然收緊,於萬籟俱寂處合上了兒童清亮的戲腔,莫青荷聽了一會,笑道:“對了,沈哥,你不是愛聽別姬嗎,這一出我唱得實在不像話,但我找到一位再好不過的演員,你跟我來。”
沈培楠尾隨他進去,那清脆的嗓音卻忽然停下了,換成了另一名少年軟糯柔和的說話聲。
是阿憶。
練功房非常寬敞,陽光充足,三面墻壁從地板到天花板都鑲嵌了巨大的金色穿衣鏡,靠窗擺著幾張實木化妝臺,一名七八歲年紀的男孩坐在高背椅子上對著鏡子勾臉,他還太小,兩條腿從椅子邊垂下來,腳尖夠不到地面。阿憶站在一旁看他,大約是剛做完學校的功課,沒來得及換衣服,依舊穿著私立學校的黑白色制服,踩著一雙清潔的英式小皮鞋,腳腕翻出雪白的襪子邊。
男孩舉著毛筆,緊張的不敢下手,臉上勻著紅紅白白的半面妝,阿憶搶過筆,很有一位師哥的派頭,一手擡起男孩的下巴,一手執筆,沿著他的眉弓勾出一道細致的黛眉,斜飛進漆黑的鬢發裏去,他一邊勾線,一邊柔聲講戲:“剛才那幾句唱的不好,虞姬別了霸王,除了悲,更有一個義字,一味悲悲切切,失了妃子的體面……”
沈培楠聽得驚訝極了,阿憶只九歲,對這一折子戲的領悟不輸成年人。
莫青荷露出得意的笑,回頭望著沈培楠:“我想安排他正式登臺。”
(三)
就在同一年的冬天,大洋彼岸兩黨派之間那場持續數年、聲勢浩大戰爭已經進入收尾階段,堪稱軍事史上以少勝多戰役中最濃墨重彩的一筆——淮海戰役,在經過兩個月的艱苦對峙,付出傷亡十三萬戰士的代價,終於宣告勝利。那是多麽輝煌的一年,在後來的很多年裏,每每有人提起那一年的戰況,依舊禁不住心潮澎湃……東北、華北、西北、乃至在溫柔水鄉裏繾綣千年的江浙一帶都招展起獵獵紅旗,多麽動人的消息,多麽磅礴的勝利!
那段時間莫青荷常常做夢,夢裏有爽晴高遠的天空、飄揚著革命歌聲的延河、穿灰布軍裝、打著綁腿的戰友和兄弟,炮火轟鳴的戰壕和山坳,戰士們湧進各座城市,疲憊的眼睛裏閃著希望,被塵土覆蓋的臉頰盛開著最燦爛的笑容,滿街的鮮花、紅旗、雀躍的人群,耳邊鼓噪著震天的掌聲。
隔著寬廣的太平洋往回看,有種隔岸觀火的洞明,所有人都知道,戰爭就要結束了。
他在深夜猛然驚醒,眼角有溫熱的水漬,沈培楠也睡不沈,莫青荷翻身,他也跟著坐起來,兩人在深夜裏互相凝視,相對無言,忽然又像被火鉗燙了,瘋了似的扭打起來,追逐對方滾燙的嘴唇,在灑滿月光的窗邊緊緊擁抱。
沈培楠啞著嗓子叫一聲小莫,說出口的話沒了下文,莫青荷摟著他,一雙手在他後背捶著打著,嗚咽著喊沈哥,同樣再說不出話。
那一段時間,他們幾乎天天沈浸在這種要命的癡纏裏,真的是要命,兩個人發狠似的打,打到一半,氣喘籲籲的往床上滾,每天早上爬起來都筋骨酸痛,一身的傷,一身斑駁的吻痕。他倆也怪不好意思,折騰一整晚,清晨洗漱時羞於相見,交流全靠傭人傳話,倒像是在經歷初次戀愛。
其實都過了不自制的年紀,但兜兜轉轉太多年,那股子渴勁憋了太久,緩不過來。
國軍節節敗退的消息通過無線電一條條傳來,沈培楠覺得刺耳,吩咐下人把無線電收起來,可無論收到哪裏都能被莫青荷翻出來,沈培楠一回家就看見他在窗邊聽廣播,唇邊噙著笑。他生了氣,在床上變本加厲的欺負他,一只手掐著他的脖子,肆意地往他股間撞,完事了整個人伏在他身上,啞著嗓子說小莫,我真想死在你身上。
莫青荷深陷在這種近乎畸形的情欲裏,每一寸皮膚都發著燒,一邊喘一邊說再來,誰受不了誰是孫子。
他們都知道,他們心裏藏的是不一樣的事,他們的無言和激昂為的是不同的理由,可是他們又能彼此安慰,他懂沈培楠,沈培楠也懂他。多少年了,他們站在不同的船上,在時
本站無廣告,永久域名(danmei.twking.cc)